初秋,罗田县平湖乡秋千厂村10余名在外创业的老板,专程回到家乡办了一件事:将过去脏、乱、臭的旱厕挖掉了,建起了三级化粪池式的卫生厕所。这是罗田县推崇领导干部下基层,招来回乡创业老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罗田县干部下基层蔚然成风,形成“人往低处走”的道道风景。领导干部每年80%以上的时间在村、组、户和产业基地上办公。仅去年就解决了全县部分山区村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的三大难题。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县委书记汪柏坤跑遍了全县415个村,106个重点贫困村跑了 6002遍。2015年,他带头在
扶贫联系点——三里畈镇夏家铺村办起了产业高效扶贫试点,探索出的“政府+金融+市场主体+保险户”的产业扶贫模式,2次400+贫困在全国产业
扶贫现场会上交流推广。目前,全县415个村均普及了这种产业脱贫的高效模式。2015年以来,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到所联系乡镇、村工作4天以上,县直单位一把手每月到所帮扶的贫困村和发展项目基地工作4天以上,每位县委委员对挂点乡镇所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与乡镇党委书记一样,每年做到走访调研一次以上。这些领导干部每月都要书面向县委报告自己在基层扶贫解决的难题。
据县农办统计,近4年,由于各级扶贫干部进村入户抓重点攻难点,全县各村均兴起了带动力强的市场主体,带动每年回乡创业就业的村民均在1万人以上。
由于该县各级干部常年入村、组、户,宣讲精准扶贫好政策和勤劳脱贫好方法,全县村民对扶贫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增强,“我勤劳、我脱贫、我光荣”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林永迪 尹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