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黄梅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五祖镇白羊安置点启用,141户496名贫困群众集体喜迁新居。
据市发改委通报,2017年,我市有1.25万户贫困户搬进新居,2.57万名贫困群众将在新家欢度春节。这是我市连续第二年超额完成省定扶贫搬迁任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围绕“衣食住行”这个民生根本不松劲,坚持做实“六有”,奋力推进“五个一批”政策落地生根:
——门前有产业。立足黄冈资源禀赋,设立产业发展基金8.6亿元,精选2000多家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90858户、268270人,重点培植茶叶、中药材、油茶、板栗、绿色养殖、光伏、花卉苗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地标产品等十大扶贫产业。让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纳入农民专业合作。
——居家有新房。坚持搬迁与就业增收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8045户72522人。到2017年底,已搬迁27571户、51920人,完成总投资38.8亿元。
——健康有呵护。出台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促进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实现报销90%、个人出资5000元封顶、“一站式结算”,从制度层面阻断贫困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传递。截至目前,全市共对15.99万名健康扶贫对象的信息进行了动态更新,已救治6.15万人。
——精神有寄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出台了《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方案》,组织开展了“口袋鼓、精神富、奔出样、谢党恩”宣讲和“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的评选表彰活动,各地通过媒体专栏、微电影、专场演出等多种形式激励、教育和引导贫困户在政府扶持下自主脱贫。全市通过自我发展产业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户14.28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9%。
——兜底有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用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资金达3.08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9.6万人次。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分别调整到3700元、7330元。为9.02万户、17.72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52亿元;为农村五保5.7万人发放供养资金4.05亿元。
——创业有人帮。在金融扶贫上,全面开展信用评级授信,重点落实增信补偿和激励引导制度。全市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到148.55亿元,建立风险补偿金2.68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到16.2亿元。在创业就业扶贫上,启动厅市合作共建返乡创业工程,成立黄冈市返乡创业促进会,评选了一批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和创业明星。全市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9.08万人、创办实体3.71万个。
经过连续4年的脱贫攻坚,到2017年底,全市实现69.1万贫困人口脱贫,存量贫困人口从101.37万人降至32.27万人;62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村数量从892个降至270个。(杨辉 程舒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