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从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传出喜讯,公园内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的身影。
据了解,7月20日、21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强和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总站高级工程师郝涛,在对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林鸟调查观测过程中,发现了小鸦鹃,地点位于浠水县白莲镇大岭沟村。
李中强介绍,小鸦鹃为留鸟,是杜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0-40cm,外形似褐翅鸦鹃,通体黑色,肩和翅栗色,体型较褐翅鸦鹃小,翼下覆羽为红褐色或栗色,主要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小鸦鹃通常栖息于草地、灌木丛和矮树丛地带,喜单独或成对活动,小鸦鹃的巢主要由菖蒲、芒草和其他干草构成,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通常置巢于灌木或小树枝杈上,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米左右。每窝产卵3-5枚,卵为卵圆形,白色无斑。
郝涛说,以前,由于山区群众捕杀,导致该种野外种群锐减。小鸦鹃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本次是他在野外首次观测和拍摄到小鸦鹃,也是首次在黄冈野外拍摄到小鸦鹃。
2014年12月,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批准试点建设。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涉库罗田、浠水、英山三县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库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2018年8月份以来,公园内相继发现大面积荇菜群落、桃花水母、白化斑嘴鸭、白眉鸭等罕见水生物,此次发现小鸦鹃又是一大惊喜。(王桑 吴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