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笔者在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看到:沿湖的水生植物生长茂盛,一片葱茏;今春新植的美人蕉绚丽绽放,各色花儿争奇斗艳……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普平介绍,最近我省发布了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名列其中。
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致力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已形成了湿地类型丰富性、管理模式多样化、建设管理法制化的建设管理“武山湖模式”,在全省颇具特色。
近年来,该园着力推进湿地绿化工程。沿湖新植树木两万余株,在湖中合适浅水区种植各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万余棵,沿湖绿带初具规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东港和西港水质生态净化、程秀一和北部河口湿地植物生态修复、服务区和破头山生态景观构建等六大示范区,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样板。投入1980多万元,对武山湖底层淤泥进行清除,启动青林闸站建设,着手引长江水入湖,确保入湖水质量。该园着力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每年拿出300万元设立湿地保护和修复基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压实湿地保护主体责任,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河长制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封湿保育”,通过制止非法渔猎、野生陆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的开展,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修复。随着人为干扰的减少,武山湖的自然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水清了、岸绿了,一些原始生态景观逐步呈现。灰背隼、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纷纷前来安家,湿地鸟类增加到200余种。(武湖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