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以来,我市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疫后重振的工作重点进一步聚焦到稳企业保就业方面,扩大企业融资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生存率成为金融稳保工作首要任务。至8月20日,全市已确定首批优先保障类企业3家,首批重点保障类企业38家,首批普惠保障类企业420家。
根据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指导意见,我市将分批确定100家优先保障类企业、1000家左右重点保障类企业和10000家以上普惠保障类企业。其中,优先保障类企业主要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高、就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汽车、数字、生物医药、康养、新能源与新材料、航空航天、农业等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保障类企业主要为对经济运行影响重大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商贸流通、制造业、绿色、外贸、文旅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普惠保障类企业主要为受疫情影响的有一定发展前景、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有一定就业吸纳能力的小微企业。对优先保障类企业,主办银行将选派信贷员驻点企业,实施“一对一”定向帮扶,形成“一企一策”专项融资方案;对重点保障类企业,各银行将建立分片包点服务机制,采取集中营销、现场拉练等方式解决好企业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普惠保障类企业,将充分借助社区网格力量,为企业推介合适的金融产品,适当降低授信准入门槛,提高企业获贷能力。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流动性困难的上述三类企业,纳入“企业金融方舱”,由主办银行牵头“会诊”,制订救助方案。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3家市县两级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康宏粮油、东坡粮油、山河集团等优先保障类企业和兴业再生能源、格芙食品、索菲亚家居等重点保障类企业,对32家企业追增授信,其中28家获得新增贷款27.31亿元,支持相关企业稳定就业岗位24203个。(朱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