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里杂草从生,乱七八糟,现在绿草葱葱,亭台楼阁,环境越来越好了。”10月21日晚,家住黄州东湖一号小区的居民曹昶晚饭后照例去公园锻炼。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人大出台《黄冈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黄冈市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明确流域水质保护市县联动、部门联动机制。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河湖巡查季核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组织编制《黄冈市市级河湖库长责任河湖库水质监测方案》,对50个跨界断面实施水质水量监测,每月通报排名。建立“6(一名河长、一个分河长办、一河一策、一名技术员、一个微信群、一个义工志愿队)+10(联席会议、一线现场办公、周末大清河、信息报送与共享、工作督察、分级巡查行动、考核与激励、联合执法、曝光点穴、工程整治)”工作机制。
通过拓展河湖“清四乱”“周末大清河”行动,2019年列入省级“清四乱”清单中621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通过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等专项整治,大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清理整治规范。出台《黄冈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黄冈市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提档升级争先创优方案》,全流域开展水安全保障和劣V类水体治理工作,堤防加固、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启动。谋划水资源配置、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774亿元。严格河湖水域生态空间管控。
同时探索完善政府“治”+民间“理”的河湖长制模式,全面构建“河湖长+河道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河道保洁员+护河志愿者”的河湖长制工作链条,构建社会共治工作格局。通过“互联网+河湖长制”模式,强化“无人机+APP+视频监控+宇星水库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和平台综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智能化管河湖,同时加强水利、水文、生态环境等部门信息数据整合,实现河湖信息互通共享。(赵飞 杨新意)